🛠️ 服务内容:为企业搭建与优化升级薪酬绩效体系
📈 目标:助力客户降本增效,提升综合竞争实力

👔 我们深知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现状和需求,因此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!
🔍 以客户管理现状为依据,深入分析,精准施策
💼 专业团队,丰富经验,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

📢 如果您在薪酬绩效管理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我们随时欢迎您的咨询!
📱 添加我们的首席专家微信:13530571920
🤝 一起探讨,共同进步!

深圳薪酬绩效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薪酬应该该怎么调?别只盯着“发了多少钱”

最近,一个HRD跟我说,他们在调薪,但老板总觉得“发得不少”,员工却还是“有意见”。

我问她:“你们知道员工在意的到底是什么吗?”

她犹豫了一下,然后摇头。

这其实是很多公司的共性:把薪酬当“成本”,忘了它也是“信号”——传递公平、激励与价值认同的信号。

如果这套信号出了问题,再多的涨薪也补不回来。

员工要的,不只是涨,而是“差得有理、升得有感”

调薪第一步,是梳理薪酬梯度与晋升机制。

有家公司做了薪酬体系优化,发现职级晋升后加薪不到8%。员工吐槽:“升职只是换个称呼,钱包没感觉。”

晋升没差距,动力就会塌陷。 差距太大,组织又容易失衡。

合理的梯度设计,是让员工“看到路”“走得动”“走了值得”。这背后,是制度对成长的正向回应。

遇到组织变动,别一刀切,得看清“温度区间”

每次组织调整,最怕用“成本优先”的一刀切思维。

经济下行时,可以“阶梯式保薪”,把核心团队留下来; 结构调整期,先做人才盘点,识别真正需要优化的点。

人不是裁掉了成本,而是裁掉了后劲。 判断周期错了,调整动作就会错两次。

转型期的薪酬,靠“感知公平”撑住信心

企业转型时,旧的逻辑不能套新的人。

你需要一个“重新标记价值”的系统: 岗位价值评估 → 对标行业中位数 → 战略岗位设定溢价区间。

对高层次人才,可以设置专项奖金池,不要在“年薪30万 vs 35万”里来回拉扯,而是做出“该花的地方值不值”的判断。

宽带薪酬不是换张表格,而是三件配套事

推行宽带薪酬,别只改数字格式,要做三件事:

  1. 岗位说明书标准化:不然没人知道等级怎么分。
  2. 绩效评价透明化:否则再多的钱也看不见公平。
  3. 任职资格体系落地:让“升+涨”成为一套节奏。

有家企业还定期开“薪酬沟通会”,讲薪酬怎么来的,让员工知道“不是拍脑袋给的”,透明就是最好的信任。

深圳薪酬绩效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薪酬应该该怎么调?别只盯着“发了多少钱”

新人高、老人低?别让历史贡献被折旧

薪酬倒挂,一定要用机制来“还公平”。

建立岗位价值+能力+绩效的三维评价模型,给老员工开设“职级保荐通道”。

更重要的是,把他们的历史贡献变成长期激励权益,比如项目分红、年功奖金、股权跟投。 用“新价值+旧功劳”的组合,修复信任。

不同岗位考核,别用一把尺子量三类人

研发岗盯里程碑,销售岗抓客户积分,职能岗看关键事件,背后的逻辑是:每种工作都需要一种“感知公平”的方式

再建立一个跨部门评审机制,保证主观指标有人“校准”——不是HR说了算,而是协作中找标准。

公平不是算分算得准,而是每个人都觉得“我有被看到”。

子公司也讲差异化,不能一刀切地“本部对齐”

不同子公司,薪酬结构要考虑:

  • 战略重要性
  • 经营难度
  • 团队规模

比如新业务给战略补贴、成熟业务用利润分享拉动力,是该倾斜的就倾斜,是该对齐的就对齐。

让每个团队,都知道公司在“看重他们什么”。

最后说一句,薪酬系统从来不是管钱的,而是讲“关系”的

它讲的是:

  • 你值多少钱?
  • 你有没有被看见?
  • 你努力之后,会不会变好?

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套“外部竞争+内部公平+个体激励”三维模型,让薪酬真正成为信号,而不是计价器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755-8382667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13530571920@163.com

9:00-21:00,节假日不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