🛠️ 服务内容:为企业搭建与优化升级薪酬绩效体系
📈 目标:助力客户降本增效,提升综合竞争实力

👔 我们深知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现状和需求,因此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!
🔍 以客户管理现状为依据,深入分析,精准施策
💼 专业团队,丰富经验,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

📢 如果您在薪酬绩效管理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我们随时欢迎您的咨询!
📱 添加我们的首席专家微信:13530571920
🤝 一起探讨,共同进步!

绩效薪酬咨询公司:智帮咨询,从人治到机制:美的是怎么把部门墙打穿的?

最近我在外面跟项目,发现一个挺普遍的情况:公司越大,部门越多,流程也越复杂,可协同反而越来越差。

你要问为啥?

大多数公司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是增加组织、建立流程,但这招用多了,就容易忽略一个基本问题——部门之间怎么配合。

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算盘,最后大家都在围着自己的小圈子转。

这让我想起美的搞的“大运营”体系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:不是管住人,而是先把机制搭起来。

找个“能管事儿”的中台

很多老板都有个想法:只要业务部门厉害,协同自然能跟上。

可现实往往反着来。业务部门一强,最容易搞成“各自为战”。手上有资源、有指标、有团队,第一个动作肯定是保住自己那块地。

美的是怎么处理的?设了一个专门的运营部门,相当于加了一个能横向统筹的“中台”。

但问题也来了——为啥别人要听运营的?

美的给运营这个部门配了三样武器:能调人调资源的权力,能看穿各部门数据的透明度,还有能影响别人绩效的考核权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以前新品上市,一环扣一环,研发做完了给市场,市场推完了给销售,销售卖不动了再找研发。出了问题,就在这三拨人之间来回踢。

现在不是了。运营部门从一开始就把人拉在一块儿,目标定清楚,比如半年要卖多少。研发得考虑市场能不能接受,市场得保证能推广得出去,销售得说清楚客户在一线到底咋反馈。

有个客户照着这套学了一圈,后来跟我说:“原来那些反复救火的事,现在从源头上就解决了。”

当然,说起来容易,真落地还是得有人撑。很多业务部门一开始都不太乐意,觉得多了个婆婆盯着。

所以运营部门负责人挑人很关键,得是能懂业务、会搞平衡、又不会动不动指手画脚那种人。

三个“后台部门”换了个活法

在美的,人力、财务、运营这三块原来都是“后台部门”。干的事说白了就是服务,少出错,多配合。

但他们后来干的,已经不是原来那套活了。

人力部不再只盯着发工资、填表格,开始关注一件事——人到底顶不顶用。哪个事业部指标老是跑不动,人力不是先想着调人,而是去看是不是组织出了毛病。岗位设得对不对?激励是不是有缺?部门之间是不是哪条线断了?

财务也不止算钱了。采购那边要换供应商,财务得先问:换了之后是不是反而贵了?这事是不是把整个交付节奏搞乱了?光看成本远远不够,得盯着业务一块走。

运营这块就更明显了。以前是传达命令,现在是穿针引线。新品销量、库存周转、交付时间,这些 KPI 本来是分在不同部门手上的,现在被串起来,一块考。

你仔细看,这三块已经不是配角了,直接成了系统里的“稳定器”:人力盯能力,财务盯资源,运营盯结果。谁也不能单干,谁也不能只盯自己那亩地。

把流程跑顺,得先把墙拆了

传统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流程缺,而是信息乱。你问研发,他们不知道市场怎么说;你问销售,他们不知道仓库能不能发货;你问生产,他们连订单细节都没听全。

美的搞了个 T+3 模型:客户下单之后,3 天内备料、生产、发货,整个流程压缩到 12 天。

听起来像是提了个快节奏,其实背后是把整个流程重搭了一遍。

他们先干的一件事,是把原来一百多个系统砍掉整合,只留 11 个平台。不是简单的系统拼接,而是连业务逻辑都跟着重写了。

但就算系统跑得快,人也得跟得上。系统能通信息,不一定能通人心。如果机制还停在各自打算盘上,那系统再快,也还是“原地打转”。

所以美的同步改了考核。交付准时率变成多个部门的共同指标。谁拖了,谁的 KPI 就跟着掉。

这时候再跑流程,大家的心思自然跟上来了。

考核要“绑在一根绳上”

你去看很多企业,考核做着做着,就成了各部门“互相掐架”的根源。

为啥?因为各自算各自的账。研发要预算搞试验,市场也要预算去跑活动;销售要灵活定价,生产要控制成本,天然就容易起冲突。

美的换了个做法,把部门考核互相绑在一起。研发得盯销量,市场得管库存,计划部得对交付时间负责。

只要其中一个人掉链子,另外几个也跑不通。

最狠的是“总奖金包”制度:事业部目标完成了,一起分钱;完不成,大家都别想多拿。

这机制一下来,谁还舍得“躺着看热闹”?每个人都成了协同的推手。

当然,也不是大家都一碗水端平。你做得多、做得好,该拿多少就拿多少。搞平均主义,团队氛围一样会坏。

这套机制一走通,KPI 不再是压人,而是把人带到一条船上。

不靠人盯,也能发现问题

很多企业的流程都靠人去盯。领导亲自看、亲自抓,不看就没人提、不抓就没人动。

美的这套机制,核心是“能自动暴露问题”。

比如说,每月一开头,他们就能开完上个月的经营分析会。别的公司可能还在整理数据,他们已经在复盘了。

为啥能这么快?因为关键数据点是系统自动抓的。出了异常,马上预警。人不用先怀疑,系统先提醒。

他们还把原来那套厚厚的 8 D 报告,缩成三句话:发生了什么?为啥会这样?接下来怎么办?

不绕、不堆、不拖。流程简了,反而更容易落地。

那个分析会,一年下来要开 12 次,美的已经坚持了 40 年。

不是热爱开会,是因为这场会,承载了“怎么发现问题、怎么修目标、怎么改打法”这些关键动作。

机制要跑得起来,必须能自己纠错。否则你再聪明,也只能事后补救。

你要是公司里也有一套这样的系统:有个能撑场的运营中台,有三大核心部门能互相接力,流程全自动跑起来,考核把人绑成一个整体,出了错还能自己修正——

还会天天被流程拖住脚步吗?

说到底,管理真正厉害的地方,不是靠盯靠喊,而是让所有人自发往一个方向去。

机制搭好了,人就开始动了,领导反而轻松了。

不过,这些也不是抄过来就能用。每家公司的底子不一样,文化、节奏、人也不一样。直接照搬,多半不合适。

关键是你能不能看懂背后的“逻辑”。那套机制不是让你复制,是帮你拆清楚,组织到底该怎么动起来。

最好的管理,是让人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。

机制真跑通了,人反而更主动、更轻松,也更愿意一起干活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755-83826678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13530571920@163.com

9:00-21:00,节假日不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