👔 我们深知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现状和需求,因此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!
🔍 以客户管理现状为依据,深入分析,精准施策
💼 专业团队,丰富经验,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
📢 如果您在薪酬绩效管理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我们随时欢迎您的咨询!
📱 添加我们的首席专家微信:13530571920
🤝 一起探讨,共同进步!

最近公司要招一名员工关系经理。
面试的时候,有位候选人为了证明自己”专业”,和我分享了他在上一家公司的”战绩”。
他说,公司裁员时,他为老板省了很多钱。
怎么省的?
该给 N 的补偿,他用各种手段和员工达成 N/2 的协议。有些员工,甚至一分补偿也没拿到。还有些员工,是他通过变相降薪,逼着人家自己离职的。
他说完,看着我,眼神里透着自信。好像在说:看,我多有价值。
我的回答是:谢谢你的坦诚。但很遗憾,我们可能不太合适。
面试,到此结束。
为什么?
因为这样的 HR,不是来帮公司解决问题的。
他是来给公司制造更大问题的。
他以为的”专业”,其实是”职业风险”
什么叫专业?
就是在规则内,高效地解决问题。
而他炫耀的那些”战绩”,全都建立在践踏法律底线、破坏雇主品牌、透支组织信誉的基础之上。
这不是专业。这是风险。而且是巨大的风险。
法律风险:埋下的”定时炸弹”
员工关系经理的核心职责之一,是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,确保公司用工合规。
而这位候选人在做什么?
他在主动制造法律风险。
什么意思?
就是通过胁迫、欺诈等手段达成的协议,在法律上是可撤销的。
一旦员工事后提起劳动仲裁,公司不仅需要补足差额,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、强制执行,并支付赔偿金。
他”省下”的每一分钱,未来都可能连本带利地赔出去。甚至付出数倍的代价。
我认识一家公司的 HR 总监,老王。
去年他们公司裁员,老板希望”能省就省”。老王就用了各种手段,最终”节省”了 100 万补偿金。
他当时还挺得意。
结果呢?
半年后,我再见到他,他正在准备劳动仲裁的材料。一摞一摞的,堆在桌上。
“怎么了?”我问。
“被离职员工集体仲裁了。”他苦笑,”现在估算下来,赔偿加罚款,总共得赔 300 万。公司还上了当地的劳动监察黑名单。”
他看着我:”当时省的那 100 万,现在要三倍还回去。”
你说,这是省钱,还是花钱?
更可怕的是,那位面试的候选人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对。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他会把这套”方法论”,继续用在你的公司里。
他不是一个防火墙。他本人就是公司最大的合规风险源。
品牌风险:内部信任的”掘墓人”
HR 部门,是员工感知公司文化的”窗口”。
一个以克扣员工应得补偿为荣的 HR,会彻底摧毁员工对公司的信任。
这种不信任感,会像病毒一样蔓延。
留任的员工会想:今天公司这样对待离职的同事,明天也会这样对待我。于是,人心惶惶。敬业度归零。
更严重的,是外部声誉的受损。
我的一位猎头朋友,上个月和我吃饭时抱怨。
“你知道吗?”她放下筷子,”有家公司找我帮忙招人,开的薪水不错,职位也好。”
“然后呢?”
“然后我推荐了三个优秀的候选人。”她摇摇头,”结果三个人都拒绝了。”
为什么?
“因为他们一搜这家公司,全是负面新闻。”她说,”裁员时克扣补偿,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曝光。现在谁敢去?”
这家公司因为裁员时处理不当,被曝光后,连续半年招不到优秀的候选人。
他省下的几十万、几百万补偿金,远远不够未来公司为修复受损的雇主品牌所投入的营销和公关费用。
人才风险:劣币驱逐良币
这种粗暴的管理方式,会首先逼走谁?
那些最有能力、最有骨气、在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优秀员工。
因为他们不惧怕离职。而且,他们无法容忍这种不公。
留下的,可能是最不敢反抗、最安于现状的人。
这将导致公司人才结构的”劣币驱逐良币”。
而且,目睹同事被如此对待,在职员工会感到兔死狐悲,安全感尽失。他们会把大量精力从工作转向”如何自保”。团队协作瓦解。创新停滞。生产力大幅下降。
一个 HR,如果让员工把精力都用在”防 HR”上,而不是用在工作上,这还叫专业吗?
真正的 HR,应该创造什么价值?
那么,真正专业的 HR,应该做什么?
HR 的核心价值,是”创造价值”,而非”节省成本”。
怎么创造价值?
规划与预防
就是通过科学的人力规划,避免不必要的、大规模的裁员。
什么意思?
就是在业务规划阶段,HR 就要介入。帮助业务部门预测人力需求,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和人才发展。这样,当市场环境变化时,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转岗、培训等方式化解危机,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裁员。
我认识一位 HR 总监,老李。他们是一家制造业公司。
去年某个事业部因为市场萎缩,老板找到他:”30%的人得裁掉。”
老李没有立即动手。
他做了什么?
他花了三个月时间,梳理了集团内其他事业部的人力需求。然后组织了一场内部招聘会。
结果呢?
“80%的人成功转岗了。”他和我说起这事时,松了口气,”只有 20%的人因为技能不匹配,才协商离职。”
那 20%呢?
“都给了法定补偿。”他说,”还帮他们联系了职业介绍服务。”
这才是 HR 的价值。不是裁得有多狠,而是能不能想办法不裁。
流程与公平
当裁员不可避免时,设计合法、公平、且富有同理心的流程。
什么叫富有同理心?
就是尊重离开的人。同时,也稳定留下的人。
一个专业的 HR,在面试中会这样说:
“在裁员项目中,我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法律合规性审查和风险评估,确保整个过程零仲裁。我们为所有受影响员工提供了法定的补偿(N+1),并额外提供了职业介绍和辅导服务,维护了公司的声誉。最终,我们平稳地完成了组织调整,核心团队未受震动。”
你看,核心不是省了多少钱,而是风险有没有管住,人心有没有稳住。
我还听说过一个案例。
某家互联网公司裁员,HR 在和每个员工谈话时,都会说:
“非常抱歉,因为业务调整,公司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。我们会按照法律规定,给你 N+1 的补偿。同时,我们也联系了几家猎头公司,如果你需要,我们可以帮你推荐新的工作机会。”
结果怎么样?
很多离职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感谢公司。说虽然离开了,但公司处理得很有温度。
这就是 HR 的价值。在最艰难的时刻,依然守住了公司的口碑。
风险管控
确保所有操作,都在法律框架内。
N+1,不是”损失”,是管控风险的必要成本。
什么意思?
就是当你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时,你规避的风险,远远大于你支付的补偿。
还是老王的故事。
仲裁结束后,我问他:”如果当时按法定标准支付补偿,要花多少钱?”
他算了算:”大概 150 万。”
“现在呢?”
“300 万。”他苦笑,”还不算律师费、公关费、以及因为负面新闻导致的招聘困难。”
停了停,他说:”如果我当时坚持按法律办事,不仅能省下 150 万,公司的声誉也不会受损。现在想想,当时为什么要冒这个险?”
这才是真正的风险管控。
文化塑造
成为企业文化的捍卫者和建设者。
HR,是员工感知公司文化的”窗口”。
如果这个窗口传递的信息是”公司会克扣你的补偿”,那么员工感知到的文化,就是”这家公司不靠谱”。
如果这个窗口传递的信息是”公司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”,那么员工感知到的文化,就是”这家公司值得信赖”。
一个好的 HR,会让员工相信:这家公司,是值得我全力以赴的。
如何识别真正专业的 HR?
回到开篇的问题。
如何识别一个 HR,是真专业,还是伪专业?
看他如何展现自己的”价值”。
在面试中,一个伪专业的 HR,会这样说:
“我在上一家公司,裁员时为老板省了很多钱。该给 N 的,我通过各种手段让员工接受 N/2,甚至零补偿。”
他炫耀的,是如何克扣员工。
而一个真正专业的 HR 呢?
他会这样说:
“我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员工沟通机制和有效的冲突调解流程,在前端化解了 90%以上的潜在劳资纠纷,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了因纠纷可能产生的巨大成本。”
他展现的,是如何规避风险。
你看,区别在哪里?
伪专业的 HR,通过制造恐惧、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转嫁风险、透支未来。
真专业的 HR,通过创造公平、安全的环境来创造价值、规避风险。
怎么判断?
法律合规,是不是优先于成本节省?
如果他总是强调”省了多少钱”,而不提”风险管控”,那就要警惕了。
因为他可能把成本节省,放在了法律合规之上。
那么,长期价值呢?
是不是优先于短期节省?
如果他只看眼前的钱,而不考虑未来的品牌、人才、团队士气,那就要警惕了。
因为他可能只会算小账,不会算大账。
还有,以人为本,是不是真的贯穿在行为中?
如果他总是站在”老板”的角度,而不是站在”公平”的角度,那就要警惕了。
因为他可能把 HR,理解成了”老板的打手”,而不是”企业文化的守护者”。
一个把”违法”视为”专业”,把”苛刻”视为”能干”的 HR,不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,而是来为你制造更大问题的。
最后
为什么我不招这样的 HR?
因为我们招聘员工关系经理,是希望他能为公司建立防火墙,规避法律风险,维护雇主品牌,塑造企业文化。
而这位候选人的工作史表明,他本人就是公司最大的风险源。
他不是一个”防火墙”,而是一个”纵火犯”。
他的”价值”,是海市蜃楼。他的”风险”,是实实在在的。
雇佣这样的 HR,相当于为了省下一点”补偿金”,而甘愿冒”法律诉讼、团队崩盘、品牌扫地”的巨大风险。
这是典型的目光短浅,因小失大。
真正的 HR,是企业的”防火墙”,不是”纵火犯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