👔 我们深知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现状和需求,因此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!
🔍 以客户管理现状为依据,深入分析,精准施策
💼 专业团队,丰富经验,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
📢 如果您在薪酬绩效管理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我们随时欢迎您的咨询!
📱 添加我们的首席专家微信:13530571920
🤝 一起探讨,共同进步!

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。
公司开年会,老板在台上激情澎湃:”今年我们要 all in 产品创新!技术驱动!”
台下掌声雷动。
三个月后,研发总监找到 HR,眉头紧锁。他说团队这个季度加班了 200 多个小时,开发出了三个新功能。结果绩效考核,还是按”代码行数”算的。他摊开双手:”兄弟们都在问,创新到底算不算贡献?”
HR 也很无奈。
“我们就是按既定流程算工资啊…”她叹了口气。
“每个月按时发放,年底按标准调薪。”
老板更崩溃:”战略定得这么清楚,为什么执行不下去?”
为什么会这样?
因为,钱没分对。
战略定得再好,如果薪酬管理跟不上,就像一辆没油的跑车,再好看也开不动。
薪酬管理,从来不是 HR 的发放工具,而是战略落地的分配武器。
薪酬管理的战略属性——从”成本支出”到”价值分配”
薪酬管理在管什么?
很多人会说,薪酬管理就是发工资。
错了。
发工资只是薪酬管理的一个环节流程,不能以偏概全。
薪酬管理真正在管的,是三个过程。
价值分配。
人才激励。
公平维护。
什么是价值分配过程?
就是决定把钱分给谁、分多少。
这听起来像一句废话,但仔细想想,这恰恰是薪酬管理最核心的战略价值。
某互联网公司,定了”技术驱动”的战略。
怎么落地?
他们做了一件事:把薪酬资源大幅向核心技术岗倾斜。架构师的年薪,是普通开发的 3 倍。算法专家的股权激励,占公司总池子的 30%。
半年后,这家公司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 5 个顶尖技术专家。
这就是价值分配的力量。
如果薪酬水平与岗位价值不一致,会怎么样?
人心涣散、动力不足、人才流失。
试想一下,公司最核心的技术岗,薪酬却比不上边缘岗位。谁还愿意攻坚克难?
薪酬的三个层次
说到薪酬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”基本工资”。
但薪酬不只是固定工资。
薪酬包括三个层次:固定薪酬、浮动薪酬、非物质回报。
什么意思?
固定薪酬,就是基本保障。每个月拿到手的那笔钱,是员工的安全感来源。
浮动薪酬,就是激励杠杆。奖金、提成、年终奖,这部分直接和绩效挂钩。干得好,拿得多。
非物质回报,就是长期吸引力。培训机会、晋升通道、弹性工作制、团队氛围……这些看不见的福利,决定了员工愿不愿意长期留下来。
某互联网公司的薪酬体系,就包含了这三层。固定工资保障基本生活,绩效奖金激励超额付出,年度调薪机会和带薪培训留住核心人才。三者很好地平衡了稳定与激励、短期与长期。
只关注固定工资,忽略浮动和非物质,会怎么样?
员工只会按部就班,不会超额付出。
因为干多干少,拿的都一样。
薪酬管理的协同机制——谁该对薪酬管理负责?
打破认知盲区
这个问题,对很多 HR 来说,根本就不是个问题。
当然是 HR 来啊——所有的 HR 教科书都说,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。所有的企业,都是人力资源部在进行薪酬管理。
但是,这是完整的吗?
前面我们说了,薪酬管理管的第一个过程,就是价值分配过程。
价值分配,涉及组织的经营效益、战略目标、预算控制。
如果薪酬管理涉及价值分配,那财务部、经营管理部该不该参与?
当然该。
用”非此即彼”的思维来看这个问题,可能无解。但用”协同共生”的思维来看呢?
薪酬管理应该是由人力资源部、财务部和经营管理部三者共同进行管理。
什么是协同?
就是分工协作,各管一段。
单兵作战,永远打不赢协同战争。
三方分工协作机制
财务部负责什么?
负责组织经营效益核算,提供薪酬预算支持,并对薪酬支出进行财务监控。
经营管理部负责什么?
负责根据战略目标和经营状况,提出薪酬策略方向和激励重点。
人力资源部负责什么?
负责设计具体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标准,开展薪酬市场调研以确保外部竞争性,组织薪酬核算与发放,并根据员工绩效和岗位变动进行薪酬动态调整。
举个例子。
某公司年度战略调整,从”成本领先”转向”差异化”。
这意味着什么?
经营管理部提出:”我们要加大研发激励,吸引顶尖人才。”
财务部核算预算:”今年研发预算增加 30%,其他部门适度控制。”
HR 设计具体方案:”研发岗位的浮动薪酬占比从 30%提升到 50%,增加股权激励,优化晋升通道。”
三方协同,战略才能真正落地。
如果 HR 只管发工资,不管激励效果,会怎么样?
薪酬管理成为了一个内向型的、流程性的 HR 工作。
HR 每年只要按流程核算发放工资就好,不用去关注这个流程对公司的人才保留和战略目标达成有什么影响。
也就是 HR 只对发工资这件事负责,而对薪酬带来的激励效果不负责。
这样一来,HR 的价值在哪里呢?
从”发工资”到”分价值”的三个转变
转变 1:从关注员工个体薪酬,到关注组织薪酬策略
很多 HR 只关注员工个体薪酬,忽略了组织整体薪酬策略的适配性。
这是一个很大的盲区。
什么是组织薪酬策略?
就是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的配比、非物质回报的规划。
举个例子。
成本领先型策略,侧重固定薪酬的合理性。因为这类公司追求的是效率和成本控制,薪酬体系要稳定、可预测。
差异化策略,侧重浮动薪酬的激励性和非物质回报的吸引力。因为这类公司追求的是创新和突破,薪酬体系要灵活、有爆发力。
如果薪酬策略与战略脱节,会怎么样?
员工的薪酬水平、激励方向,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完全没关系。
直接影响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,产生大量的人才浪费、低效付出。
转变 2:从确保薪酬发放,到确保价值对等
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,是要确保将组织的薪酬资源投入到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上。
什么是价值对等?
就是你创造多少价值,就分配多少薪酬。
你创造的价值,就是你分配的权利。
价值分配应基于价值创造,将组织效益、团队成果和个人贡献紧密挂钩。
如果只把薪酬管理看作成本支出,会怎么样?
无法确保薪酬资源投入到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。
组织竞争力下降。
某公司就做了这样一件事。他们将薪酬资源精准投向核心技术岗和销售岗,其他岗位适度控制。结果呢?核心岗位的人才流失率从 20%降到 5%,销售业绩增长了 40%。
这就是价值对等的力量。
转变 3:从流程性工作,到战略性工作
薪酬管理的格局,决定 HR 的价值。
什么是流程性工作?
每月按时算工资、发工资,年底按标准调薪。
什么是战略性工作?
确保薪酬策略支撑战略目标,激励核心人才,动态调整保障公平。
你对薪酬管理的认知,是在员工薪酬核算层面、组织薪酬策略层面,还是公司战略/经营层面?
认知层次,直观体现 HR 的格局。
如果你只是每月按时算工资、发工资,那你只是一个薪酬专员。
如果你能设计薪酬策略、支撑战略落地,那你就是战略伙伴。
格局越大,视野越远。视野越远,价值越高。
格局不同,价值不同
薪酬管理,不是发工资的工具。
而是价值分配的武器。
格局决定价值。
你把薪酬管理当工具,它就只是工具。
你把它当武器,它就能助你攻城略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