👔 我们深知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现状和需求,因此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!
🔍 以客户管理现状为依据,深入分析,精准施策
💼 专业团队,丰富经验,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
📢 如果您在薪酬绩效管理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求,我们随时欢迎您的咨询!
📱 添加我们的首席专家微信:13530571920
🤝 一起探讨,共同进步!

老板最头疼什么?发工资。
新人工资开 8K,老员工干了三年才 7K。老员工一看,当场提离职。
你说这工资定得冤不冤?老板也委屈啊。新人是名校研究生,老员工是专科。按学历定,没毛病吧?
可老员工不服:”我干了三年,他才来三天,凭什么比我高?”
老板又改。按工龄定,干一年涨 500。结果呢?混日子的工资越来越高,能干的反而拿得少。
问题出在哪儿?
出在定工资的方式上。拍脑袋定工资,一拍一个坑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,从”拍脑袋”到”有章法”的薪酬设计。
拍脑袋定工资,一拍一个坑
很多企业定工资,无非三种方式。
按学历。研究生 8K,本科 6K,专科 4K。看起来公平,但问题是,学历和能力,真的画等号吗?
按工龄。干一年涨 500,干十年涨 5000。听着合理,但混十年的,和拼命干十年的,该拿一样多吗?
还有一种更常见的。
按老板心情。”这人不错,多给点。””那人一般,少给点。”
这三种方式,为什么都不行?
因为,都没考虑一个关键问题:岗位价值量。
什么是岗位价值量?就是这个岗位对公司的贡献有多大。
假设你开了家公司。销售总监,一年能给公司带来 5000 万业绩。前台,每天接接电话,收收快递。这两个岗位,对公司的价值,能一样吗?
当然不一样。
那么,知道了岗位价值量,怎么定工资呢?
这就需要用到今天要讲的方法了。
内部调研法:让工资差距”看得见”
先说适用场景。如果你的公司,基本工资只是很小一部分,大头在于提成和奖金,那么内部调研法就特别适合你。
比如销售岗位。基本工资 5K,但提成加奖金,可能拿到 2 万。
这种情况下,内部调研法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?
保证内部公平。让大家心服口服。
怎么做到?
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。为了方便理解,我们先假设几个数字。假设你的公司,最高工资 20000 元,最低工资 2500 元。最高岗位价值量 1500 分,最低岗位价值量 100 分。
有了这些数字,我们就能开始算了。
先算岗位价值量相对比。
公式很简单:最高岗位价值量除以最低岗位价值量。
什么意思?就是看最高和最低差多少倍。拿刚才的数字来算:1500 除以 100,等于 15。也就是说,最高岗位的价值量,是最低岗位的 15 倍。
然后,算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比。
假设有个岗位,价值量是 1000 分。那它的相对价值比就是:1000 除以 100,等于 10。这个岗位的价值量,是最低岗位的 10 倍。
接下来,算最高最低工资差。这个更简单。最高工资减去最低工资。20000 减 2500,等于 17500 元。这就是工资的最大差距。
再算岗位价值量差。
最高价值量减去最低价值量。1500 减 100,等于 1400。这是价值量的最大差距。
这两个差距有什么用?
算出一个关键数字:分值工资。
分值工资,就像”单价”。
你去买水果,5 块钱一斤。你买 2 斤,就是 10 块。这里的”5 块钱一斤”,就是单价。
分值工资也是这个意思。公式是:岗位工资差除以岗位价值量差。17500 除以 1400,等于 12.5 元。
就是每 1 分价值量,值 12.5 元。
有了这个数字,后面的计算就简单了。假设某个岗位,价值量是 1000 分。先算这个岗位的价值量差:1000 减 100,等于 900。然后算这个岗位比最低岗位多拿多少钱:12.5 乘以 900,等于 11250 元。
最后,算这个岗位的工资:11250 加 2500,等于 13750 元。
就这样,算出了这个岗位该拿多少钱。
你可能会说,这也太复杂了吧?
其实不复杂。打开 Excel,把公式填进去,拖一下,所有岗位的工资就都出来了。
关键是什么?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意识,去用一套方法,而不是拍脑袋。
还有一个问题:工资高不高?
内部调研法解决了内部公平的问题。但还有一个问题。
工资定得合不合理?高不高?
你按这套方法算出来,某个岗位该拿 13750 元。可问题是,市场上同样的岗位,别人给 15000 元。那你 13750 元,能招到人吗?
招不到。
这就需要另一个方法:外部 K 值法。
什么是外部 K 值法?就是对标市场,看同行给多少钱。内部调研法保证内部公平,外部 K 值法保证市场竞争力。两个方法结合起来,你的薪酬体系才算完整。
不过,外部 K 值法比较复杂,需要专门讲。今天先到这儿。
从”拍脑袋”到”有章法”
回顾一下。
定工资,不能拍脑袋。一拍一个坑。要用方法。
内部调研法,保证内部公平。外部 K 值法,保证市场竞争力。
方法不难。难的是,你有没有这个意识,去建立一套科学的薪酬体系。
如果你是老板,或者 HR,不妨打开 Excel,试着算一遍。
算一遍,就会了。

